家长必读丨美育纳入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素质教育不是说说而已

发布日期:2020-10-29   发布者:bellai   浏览量:395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事关中高考,《意见》一经下发便在家长朋友圈掀起了热议。该政策的下发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又将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小贝老师与各位家长一起来解读。

 

 一、《意见》释放出哪些重要信息?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学校美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这意味着,此次美育教育升级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意在彻底打破美育教育被边缘化的现状。该政策中释放出的三大信号,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业产生重要影响。

1.打破原有认知,全学龄美育教育升级

《意见》中指出,要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题,开设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

学前教育阶段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要在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基础上,扩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高中阶段要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要开设以培养学生审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素质的艺术课程。

2.美育纳入考核范畴,或影响中、高考录取

此前,美育类课程一般是作为学校“副科”进行教学,也因此常被“边缘化”。

此次《意见》出台,意在全面推进评价机制改革,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是很多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而云南、江苏、广西等省份已经从2016年开始陆续将美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通过赋分、限定分值等形式进行考核,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

3.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已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多年,但美育类课程作为非必考类课程,推进速度一直较慢。此次《意见》的出台,也在给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释放了一个重大信号,那就是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从前美育类课程没有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家长和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始终不足。但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智能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试教育这架马车很显然已经有些疲软。只有真正让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因此,该文件直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下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家长和孩子该如何正确应对?

《意见》一经出台,家长群就炸开了锅!有的家长表示支持,认为美育教育被重视正是基础素质教育的重大进步。也有家长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压力。

美育教育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意见》中也详细说明,在未来会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师资、课程的升级建设。从长远来看,美育教育得到重视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无论大家目前是支持还是担忧,家长和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才是应对变化的上上策。

1.调整心态,认识美育对孩子成长的独特价值

很多家长表示担忧和反对,是因为还把美育当做“无用”的学科。可是,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出台还是社会发展变化,大家都能感觉到,培养创新人才,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美育教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STEAM教育,也将艺术融入其中,足以见其在孩子成长发挥的重要价值。

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机械化、重复性工作都将由机器代替完成。艺术的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和发挥,职业道路会更加宽广。

2.帮孩子打好美育基础,提前培养兴趣

无论绘画、书法还是音乐,这些艺术类科目相对于工科和理科最大的不同是,它更需要“灵感”与“兴趣”,需要逐步积累,很难一蹴而就。

在早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尤为重要。前期基础打得好,后期学习才能不费劲。

贝尔科教作为STEAM教育先行者,不仅具备前瞻性战略目光,更是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布局了美育教育板块,为孩子们打造了“田丁少儿美学”。

田丁少儿美学专注3-12岁小朋友的美育教育,提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创作设计能力及跨界应用能力。

作为美育教育机构,田丁少儿美学以提高孩子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教孩子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通过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培养孩子对美学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发现生活之美。这不仅是田丁少儿美学的使命,更是国家大力推行美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考核只是检验方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美”、感受到“美”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