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度,“编程”是绝佳媒介

发布日期:2019-06-26   发布者:bellai   浏览量:2146

6月23日-6月25日,全国各省陆续开通高考差分通道。历经高考的洗礼,千万考生人生下一站的谜底终将揭晓。

近两年,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研究和产业落地应用的飞快发展,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新专业相继设立,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热门专业。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2019年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数字

3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

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

国家发展布局规划的需要、AI专业人才巨大的市场缺口、当前教育体系对于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缺失……这些都促成了近两年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狂热。


当然,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只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既要培养尖端的AI技术专才,同时也要思索如何在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能力。单纯的知识型教学已经无法应对人类同机器的竞争,人工智能时代势必会对人才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未来如何塑造学习者上述能力培养孩子们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技能将会成为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

“应试教育”or“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贝尔科教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作冰曾经给出如下回答: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不要把它们排序,哪个优先级更高。如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应该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选择题,甚至走向对立。

诚然“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生态,但是如果能找对高效的学习方法,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那么孩子们一定能更快更好地达到应试目标,找到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成长路径


如何提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度?“编程”是绝佳媒介

近两年,中高考改革持续深化,一二本合并、文理不分科等重大教育改革举措,标志着应试教育正逐步走向开放。如何提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度?“编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

编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培养孩子用最短路径、最优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形成逻辑缜密、高效的思维习惯。

以贝尔科教的课程举例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贝尔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理等跨学科知识,在动手实践和编程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对新奇事物与知识的好奇心,加深对应试学科的具象化解读。

孩子们可以借助编程工具开发自己喜欢的作品或游戏,从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功能实现、规则制定等,尽显孩子们的无穷创意和对现实生活的联想。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在理解和运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将所学原理和知识点与其它学科建立联系,甚至可以用简单的程序论证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概念。

因此,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对于构建孩子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学习成绩提高也有非常大的助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3-18岁全年龄段编程培养方案才是教育正解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我们越加发现“一次性学习”的红利已经逐渐消失。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数理思维、创造力、学习力等远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引导、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强化。

因此,贝尔科教在教学上提供的不是单一的或者某一阶段的培养方案,而是覆盖3-18岁,从启蒙教育到与高校教育密切衔接的成熟化、体系化全套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征,呈阶梯式设计,从而更加科学地培养和提升孩子们数理思维、创新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

伴随着各国编程教育的普及,我们不难发现编程的“普适教育”特征日益凸显。编程教育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编程人才的定向培养方案,未来编程教育的受众群体将会非常庞大,甚至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编程课程选择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能力输出。

贝尔科教编程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MIT Game-To-Tech游戏化教育项目成果,将中国经典文化元素与未来智能科技完美结合,主张让孩子在“沉浸式”趣味学习环境中探索、试错、挑战、完成任务。

独创5C1E+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阶梯式系统学习和大型赛事及等级考试检验,充分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借助Scratch、Python等编程语言和强大的编程工具,帮助孩子们更高效、更全面地解决问题,给予学习、生活最大程度的指引。

所以,作为未来一代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要求,编程能力不可或缺,编程教育应该始于当下。